首页 > 企业新闻 >正文
2023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单揭晓!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8日 22:54

2023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单揭晓! 

 

6月5号,加拿大工程院官网公布2023年院士名单,共有55位学者、专家获此殊荣。

据文摘菌查询,55位新增院士名单中,华人名字占据了近半数(22人),其中不乏中国高校的教授: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崔曙光、李晨钟;天津大学巩金龙;广东工业大学邱学青;浙江工业大学李小年等等。

加拿大工程院官网评论道:

在过去36年,这些入选学者在教育、能源、基建、创新、交通等领域提供了非凡的工程领导力。他们的杰出贡献不仅在加拿大,更是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因此将他们选为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英文名称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一个独立、自治的非盈利组织。其名下院士加拿大联邦政府授予在工程领域代表加拿大国家水平专家、教授的荣誉称号,并作为国家智囊团为国家层面课题立项、评审和研究提供权威意见。

最近这两年华人力量逐渐受到工程院的认可,例如:

2021年,入选华人院士有13位,包括微众银行杨强、麦吉尔大学刘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大鹏、香港理工大学郭嵩等人工智能领域学者。

2022年,入选华人18位,包括京东梅涛、滑铁卢大学李明、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科学家杨春生、西蒙菲莎大学梁杰等等知名的人工智能学者。

而2023年,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包括崔曙光、李葆春、Ya-Jun Pan、施阳、蔡霖等。

AI相关领域学者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崔曙光

在无线通信系统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包括开发被广泛采用的能量分析框架、高效的线性合作频谱感知算法和智能AI驱动的网络机制,帮助构建下一代环境友好型信息系统。他担任IEEE期刊主编、委员会主席和会议主席等职务,展示了自己在IEEE中的领导力,同时在大学中担任学院院长和主任等职务。他致力于工程教育,与青少年展开交流和互动。他曾被汤森路透评为高被引研究员,并被ScienceWatch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多伦多大学教授李葆春

多媒体系统、网络、云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等领域的国际知名研究者和技术创新者。作为加拿大贝尔公司的终身教授,他开发了全球首个在商业媒体流系统中大规模部署网络编码的项目。他与包括贝尔加拿大和微软在内的行业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他发表的论文,其中许多被高度引用,已经吸引了超过23000次的引用,H指数为84。他是IEEE院士,在IEEE旗舰会议的自动化审稿任务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并获得了多项奖项,以表彰他在网络编码系统中的开创性贡献。

达尔豪斯大学教授Ya-Jun Pan

国际知名的研究者、杰出的教育家和志愿者领导者。她在非线性控制和网络物理系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深入应用于智能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潘博士广泛地为工程和专业社团做出了贡献,并获得了EIC、CSME和ASME的Fellow、研究卓越奖和洪堡奖学金等荣誉。她在加拿大和国际研究界提供了专注的领导力,担任高级编辑、副编辑、IES AdCom、会议组织委员会、WiE主席、CSME大西洋副总裁和NSERC EG成员等职务。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施阳

研究集中于工业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及分布式控制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机电系统及机器人系统设计与控制、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与控制等。目前任IEEE工业电子学会工业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委员会主席,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的共同主编(Co-Editor-in-Chief),任多家国际期刊的副编辑。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蔡霖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是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学院青年院士、IEEE Fellow。是IEEE 车辆技术汇刊 (TVT) 的副主编,及多家国际顶级期刊的编辑,是IEEE通信协会和车辆技术协会的杰出演讲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 任多个国际顶级或重要会议的副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委员、大会特邀和主题发言人。鉴于她杰出的学术贡献和原创性研究成果,蔡霖教授于2019年荣获加拿大最高国家科技奖“NSERC E.W.R. Steacie Memorial Fellowship”,于2020年被评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之星“Star in Computer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国内高校相关学者:

天津大学巩金龙

先后在天津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工程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 George Whitesides 实验室博士后。现任天津大学北洋讲席教授、天津市能源化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多相催化、能源化工应用基础研究,在烷烃脱氢和 CO2 转化与利用等领域取得系统研究进展。

河南理工大学曹运兴

他在清洁能源和安全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率先建立了综合地质工程的解决方案,能增强能源生产,同时消除安全风险和降低碳排放。他是二氧化碳爆破-水力压裂改造的创新者,引领了可续能源发展的新方向。此外,他还成立了公司,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展示了他在工程创新领域的领导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晨钟

他致力于疾病即时检测(POCTs)和治疗的生物医学设备开发技术创新,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多样性教育。他是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NAI)和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AIMBE)的成员,并担任《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journal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杂志主编、NAI学会的《技术与创新》杂志主编,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主任。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

从事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承担完成了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与人合作在理论上首次提出熔铁氨合成催化剂母体相组成与活性呈驼峰形曲线关系,且当母体相组成为Fe1-xO时具有最高的活性;阐明了Fe1-xO基催化剂高活性、易还原的化学本质,提出了母体相组成分率的新概念并解析了驼峰形曲线;找到了第一条制备Fe1-xO基催化剂的技术路线,成功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Fe1-xO基催化剂,开辟了氨合成催化剂研究的新领域,发现了阻止Fe1-xO歧化的有效途径。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化工学会执行理事长,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第七、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组)成员,《Carbon Research》《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精细化工》等期刊副主编。

其他高校和领域华人: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陈增涛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金属成型新技术、断裂和损伤力学、材料损伤检测和定量识别等方面。陈教授的工作得到加拿大国家科学与工程基金会、加拿大创新基金会、大西洋创新基金会、加拿大国家杰出研究中心和省科学基金等及企业联合资助超过600万加元。到目前为止他共发表SCI 论文270余篇,著作三部。曾获得加拿大冶金矿业协会轻合金分会最佳论文奖、国际应用力学杂志五年最多引用奖、新不伦瑞克大学杰出研究奖等。

卡尔顿大学Peter Liu

已经发表了超过470篇同行评审的论文,论文技术被广泛引用。他本人在IEEE技术学会非常活跃,并担任了许多领导职务。他与世界各地的工业部门和其他研究人员有着广泛的合作。他担任过Tier-2加拿大研究主席职位,曾获得过众多的杰出奖项和认可,他还是IEEE的Fellow。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Xinyu Liu 教授

于2002年和200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9年在多伦多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哈佛大学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系师从乔治·怀特塞兹(George Whitesides)完成了NSERC博士后研究。在多伦多大学,Prof. Liu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微流体学、生物医学和微/纳米机器人学,并在医学和生物学方面有应用。他获得了许多国际和国家研究奖,包括八个主要的工程和生物医学会议的最佳论文奖。他还担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快报的高级编辑、多个IEEE Trans的副编辑、ASME和CSME的会士。

辛克鲁德有限公司(Syncrude Canada Ltd)Jun Long

开发创新技术以有效回收加拿大大量油砂资源中的沥青的世界领先专家。他拥有24项专利,其突破性发明,尤其是次级过程辅助技术,使油砂处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创造了数十亿的价值,并通过更有效、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式开发油砂资源,帮助保障了加拿大的能源未来。他还通过他的倡议和参与多个NSERC行业研究主席和CRD项目,为工程领域的协同研究和教育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滑铁卢大学Carolyn Ren

她以液滴和气体微流控创新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闻名。她的物理和理论模型,以及她的设计和优化工具,使得新型集成芯片实验室设备成为可能。她正在开拓软、可穿戴辅助机器人技术开发的新领域,这些轻便、无线的创新正在改变假肢设计,以及淋巴水肿、水肿和关节炎的治疗。她与她的学生共同创立了四家初创公司,将发明商业化,她是CSME的Fellow,也是RSC学院的成员。

约克大学教授Jinjun Shan

一位有远见的领导者,杰出的教育家和空间工程领域的杰出学者。他有200多篇论文发布,推动了技术发展,对多个国家的空间任务作出贡献。是加拿大工程学会(EIC)和美国宇航学会(AAS)的院士,他也是多个著名奖项的得主。

多伦多大学教授Ning Yan

国际知名的生物质材料转化为生物基化学品和功能材料的专家,她的研究团队开发了许多创新的绿色化学途径和生物基聚合物材料,用于替代化石燃料衍生的产品。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的发现加速补助奖(DAS)和洪堡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ony.Yang

结构和地震工程的杰出领导者,他在基于性能的设计、结构模拟和测试、机器人检查和建造、高性能、碳中性和弹性基础设施方面的开创性创新赢得了广泛赞誉。他领导了许多大型研究项目,与全球许多领先的工程公司合作,对国家和国际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

TC Energy的工程治理与研究项目副总裁、首席工程师Joe Zhou

他有着丰富的电气和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的经验。他组建并领导了大型工程团队,通过将新技术应用于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系统,取得了卓越的业绩。他获得了多项奖项的认可,包括CSA优秀奖、三项ASME全球管道奖和TC Energy首席执行官安全奖。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范良士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范良士。出版了6本书籍,发表470多篇期刊文章,以及拥有70多项发明,对多相反应工程领域影响深刻。他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现代时代的一百名工程师”之一,也是6个国家的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胡云行

于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于厦门大学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首任麦克阿瑟讲席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美国化工学会会士(AICh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 Fellow)。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清洁能源、储氢材料、二氧化碳转化、催化、量子化学计算和太阳能源等。

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

主要从事为先进科学技术中的力学问题研究,例如可伸展的电子产品、柔性硅太阳能电池、转移印花技术等。目前已有一部专著和超过300篇的科技论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等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期刊论文。他先后获得2000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德国洪堡科学家和学者基金,2003年和2004年分别获ASME的Gustus L. Larson Memorial 奖和Melville Medal奖,2006 年获工程科学学会青年学者奖,2007年获国际塑性杂志奖,2008年获得Guggenheim Fellowship。他是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或者地区主编。